事實上,隨著霧霾的概念走進大家的視野,如今再遇到霧蒙蒙的天,大家都會下意識的聯想到霾,并且許多時候,氣象數據給出的結論一次次證明大家并沒有杞人憂天。最近的氣象監測數據顯示,隨著本周冷空氣勢力的減弱,多地大氣擴散條件轉差,霾天氣出現的次數以及持續的時間都顯著增長,甚至河南山東湖北等多地局部還存在重度霾的情況。
由此不難看出霧霾仍是威脅城市發展的重大環境問題之一。那么霧霾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呢?但從身體層面考慮,人體在吸入霧霾后,短時間內可能產生咳嗽、咽喉痛、眼部刺激等不適癥狀。而如果長期處于霧霾環境,還會誘發支氣管哮喘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。
但為什么霧霾天屢見不鮮呢?這和經濟建設以及城市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。盡管在過去幾年中,針對涉及空氣環境污染的企業進行了多次整治,對于行業污染排放的規范也不斷完善,但是許多時候,霧霾的產生依舊是不可抗力。尤其是涉及到能源以及交通運輸的產業,PM2.5的排放只能避免不能阻止。而從環境治理的角度來說,我們能夠做的也只能控制排放,加強治理,卻無法做到完全阻排。
可又該如何治理呢?從這點來說大氣環境監測仍是重中之重。事實上,與霧霾概念出現的前后幾年相比,近幾年因為霧霾產生的損失已經非常小了,其中原因與大氣監測指標的完善有著密切的聯系。早幾年,大眾并不了解霧霾,對于霧霾的認知也停留在霧的階段,空氣質量監測也沒有將PM2.5納入,那時候人們可以了解到的僅僅只有能見度這個數據。但如今,PM2.5的實時監測已經輕而易舉,大氣衛星的部署更是將遙感系統與大氣環境監測聯系在一起,我們不但具備了實時檢測大氣污染物的能力,大氣污染物的指標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。
與此同時,監測能力的提升也使得污染物溯源以及重災區的治理變得容易起來,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從源頭控制霧霾產生,貼近民生讓大眾做好霧霾防護。
不過換個角度來說,如今霧霾天氣依舊存在,霧霾防治依舊任重道遠。